【世界快播报】AI大模型将如何影响实体经济?2023中关村论坛传来这些“科创信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丨中关村论坛现场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5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近120位顶尖专家探讨科技前沿发展,650余家中外企业展示最新成果,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这场宏大的科技盛会,链接全球智慧、透视科技前沿、聚合创新力量,彰显着高水平开放创新的勃勃生机。
这场备受关注的论坛传递出哪些信号?国际科创合作有哪些新动向?哪些新技术正成为眼下引领创新的焦点?
聚力搭建全球科创“超级朋友圈”
科技创新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新时代十年,中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坚持首善标准,瞄准国际一流,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为更好推动中国科技与世界前沿的交流合作,2007年,中关村论坛应运而生。创办13年来,中关村论坛已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科创与产业、技术与应用的重要平台。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各国创新创业者的理想栖息地和实现梦想的热土。”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开放合作、共享未来,这是2023中关村论坛的年度主题,也是与会的全球科学家、企业家们的强烈共识。
“今年论坛的主题可谓恰逢其时。几年前,‘共享未来’的理念还难以产生共鸣,如今已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在视频演讲中表示。
中国的创新离不开国际合作,全球创新也期待中国智慧。
今年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半导体黑磷的超快瞬时能带调控、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冠病毒体液免疫逃逸机制与突变进化特征等十大重大科技成果亮相,折射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劲活力。
“中关村论坛不是简单地总结过去,而是吹响冲锋号,走向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
施一公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科技共同体”。他说,任何一个国家或区域都难以解决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疾病威胁、粮食安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全球科技共同体、通过高质量的国际科技合作来共同应对。
在与会的科学家们看来,中关村论坛汇聚全球顶级科学家,链接全球科技创新“朋友圈”,体现了中国科技引领世界、帮助世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担当。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一张世界地图的故事。他说,在完成每次科研后,自己会拿出一张世界地图,用大头针标记实验室所有团队成员的出生地。“他们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我们还在努力争取更多来自非洲、南美洲的成员。”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何塞·维埃拉表示,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为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在科技创新与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欢迎并期待中国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机会提升其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全球科技与创新系统将进一步受益于国际交流与合作,而中国的持续贡献将让这种交流与合作更加开放、更富成果。”
中关村信号:迎接科技浪潮,哪些产业将会起飞?
2023中关村论坛可谓是一场汇聚了“最强大脑”的思想盛宴。在此间举办的55场平行论坛中,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出席。
包括17位诺奖级嘉宾在内的近120位顶尖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数据安全与治理等议题,探讨科技前沿发展,把脉未来产业趋势。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发展和成熟,无疑将对人类社会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下,我们正处在全新起点,这是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大模型改变了人工智能,也即将改变世界。”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论坛上分享道。
他表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到来,而这次革命标志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大模型成功地压缩了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
“AI大模型是中国不能错过的历史机遇。”创新工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则表示,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平台革命。每一个今天已有的APP都将被AI 2.0重构,整个AI2.0大模型将带来一个技术革命浪潮,甚至比过去Windows、安卓都还要大10倍,它会让每个应用都改写,它会重构人类的工作,同时很多重复性劳动会被取代。
“即便一个非完美的AI大模型,也具有几十万亿美元规模的商业价值。”李开复说。
随着全球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与关键性生产要素,数据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今年,中关村论坛首次设立数据安全治理主题分论坛,聚焦企业数据安全合规、有序流动。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不仅包括传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也包括隐私性和敏感性,其中不仅涉及防止数据泄露的隐私性和敏感性,也涉及数据分析意义下的隐私性和敏感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表示。
冯登国说,工业界和学术界已发现多起影响深远的基于内存数据的攻击手段,这些攻击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使用中的数据安全的关注。“今后,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新的需求。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用到多方、多元的数据,这些数据或多或少都会涉及用户隐私、企业和机构的安全。”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学院两院院士杨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在生产当中涉及提供数据、保护数据、处理数据、使用数据,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高效,能够让数据流通起来,这是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刷新”未来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仿生机器金龙鱼、高精度力控智能机器人……在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现场,来自650多家中外企业的前沿技术集中亮相,向参观者传递着“未来信号”,让人提前感知未来产业脉搏。
在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群展区,能给生鹌鹑蛋剥掉外壳的机械臂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据介绍,这是北京某公司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最小仅通过2.5厘米的创伤口,就可将一个内窥镜和3把手术工具递送到患者需要做手术的部位,为众多病症治疗提供了更微创的手术方案。
在前沿信息科技展区,超表面光芯片及模组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如果用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来制作手机摄像头,可以实现头发丝横截面大小的摄像头。此外,还可将光谱成像、偏振成像、深度成像等多个功能集为一体,有望解决雨天、雾天、低光、低对比度等恶劣环境下物体识别和拍摄的难题。
此外,可以提取脑卒中患者脑电波的脑机接口系统,能在5500米海拔高度载重120公斤的无人直升机……越来越多领先科技成果正在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并成为产业风口。
“中关村论坛作为面向全球高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不仅助力各类科技创新企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也给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了展示机会。”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通过中关村论坛,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也获得了更大展示舞台。
技术交易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齐向东介绍,奇安信在中关村论坛的技术交易大会的新技术首发板块,发布了多款数据安全产品和系统,并在发布后获得行业广泛关注,已在政务、医疗、金融等重点行业落地,甚至在冬奥网络安全保障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本届中关村论坛通过技术交易、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推介和应用场景供需对接等26场系列活动,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个科技成果、创新项目寻求合作,更是一场“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
仅在论坛期间召开的投资北京全球峰会上,国内外企业累计签署了价值608亿元(86.1亿美元)的投资协议,39个重大项目完成签约,涉及生物技术、智能互联汽车、绿色能源以及节能环保等顶尖科技领域。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标签: